如来佛祖是谁,如来佛祖的名字叫什么

时间:2023-12-21 14:33:13编辑:阿霞

1,如来佛祖的名字叫什么

如来佛祖就是释迦牟尼佛,也称为释迦如来,原名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之圣者”),原名乔达摩·悉达多(梵文:Siddhārtha Gautama),古印度著名思想家,佛教创始人,出生于今尼泊尔南部。被后世尊称为佛陀(Buddha、意为“觉悟者”)、世尊等;中国尊称他为佛祖,即“佛教祖师”。被世人尊为神明。释迦牟尼(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大约与我国孔子同时代。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属刹帝利种姓。扩展资料:如来,佛是三界内的导师,六道四生的慈父,亦称九法界之本师。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1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遂开启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年80在拘尸那迦城示现涅磐。参考资料:如来佛祖—百度百科

2,如来佛祖的简介?

如来佛祖即佛教教祖—释迦牟尼。释迦牟尼(梵文: Śākyamuni,意为“释迦族之圣者”),原名乔达摩·悉达多(巴利文:Siddhāttha Gotama;梵文:Siddhārtha Gautama),古印度著名思想家,佛教创始人,出生于今尼泊尔南部。被后世尊称为佛陀(Buddha、意为“觉悟者”)、世尊等;中国尊称他为佛祖,即“佛教祖师”。被世人尊为神明。释迦牟尼以本誓愿于娑婆世界 五浊恶世示现成佛(详见八相成道),是佛教的开启者。释迦牟尼(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大约与我国孔子同时代。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属刹帝利种姓。 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1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遂开启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年80在拘尸那迦城示现涅磐。如来,佛是三界内的导师,六道四生的慈父,亦称九法界之本师。[在西牛贺洲天竺灵山鹫峰顶上修得丈六金身。此人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历史上确实有如来佛祖此人,他是古印度加比罗卫国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后外出修行,终成正果,创立了佛教。悉达多出生于公元前6世纪,他父亲是加比罗卫国国王,叫净饭王。净饭王为了想让悉达多继承王位,不让他出家,给他找了很多美色,悉达多在19岁的时候娶妻并生下一子。后离家修行,于农历十二月初八成佛。

3,如来佛祖是谁

如来佛祖,是西方极乐世界释迦牟尼尊者,南无阿弥陀佛。在西牛贺洲天竺灵山鹫峰顶上修得丈六金身。此人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刚一出场便化解了天庭大难。后又多次显露身手,帮着悟空破了重重磨难。堪称《西游记》中的巨无霸。

如来"这个名词是从梵语(tathāgata)译出来的。"如"字就是"真如"(tathāta),即一切法(事物)的真实状况,它又包含"如实"(Yathābhūtam)的意义。佛经对"如来"的解释是:"乘真如之道而来",又说"如实而来"。"如来"是一个通用名词,它是"佛陀"的异名。佛字是"佛陀"的简称,是Buddha的音译(如果用今天的汉语音译,应当是"布达"),佛陀的意义是"觉者"或"智者"。"佛陀"是印度早就有了的字,但佛教给它加了三种涵义:①正觉(对一切法的性质相状,无增无减地、如实地觉了);②等觉或遍觉(不仅自觉,即自己觉悟,而且能平等普遍地觉他,即使别人觉悟);③圆觉或无上觉(自觉觉他的智慧和功行都已达到最高的、最圆满的境地)。 如释迦牟尼佛,可以称释迦牟尼如来;阿弥陀佛,可以称阿弥陀如来。

《西游记》中主要人物只有四个和尚:孙悟空、唐三藏、猪八戒、沙和尚,他们的故事贯穿全书,形象刻画细致、全面。而很少出现的如来佛祖,因为出场比较少,并且用墨不多,往往不被太多注意。仔细琢磨,却不难发现,就是这个西方极乐世界的最高统治者、最高法力神通的代表、满口慈悲济世修真正善的佛老,实际上却是个自我标榜、乐于卖弄、明哲保身、欺上瞒下、假心假意、嘴尖皮厚、故息养奸、强人所难的和尚。不妨打开《西游》,细细看来:

自从猴子会聚四万七千群猴、七十二洞妖王开始造反,及至大闹天宫,众多神圣仙人不得收伏。玉帝不得已处,请如来救驾,使得如来第一次出场就有了表现的机会,也为如来标榜卖弄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与小猴子言语不过两句,就骂孙猴子是“初世为人的畜生”,紧接着要与猴子打个赌赛,说“你若有本事,一筋斗打出我这右手掌中,算你赢,再不用动刀兵苦争战,就请玉帝到西方居住,把天宫让你;若不能打出手掌,你还下界为妖,再修几劫,却来争吵。”虽然是会家不忙,“让天宫”的口气却也忒大了些,就象他是玉帝的家长一般,只不知玉帝在旁听了这话有没有自己是个傀儡的感觉。不过,玉帝这时是有求于人,也不会对如来如此“欺上”表示出来心里的不愉快。及至孙猴子输掉赌赛,虽然是猴子不相信没有跳出如来手掌中,这如来却也不加解释,出尔反尔,不但没有让猴子“还下界为妖”,反将猴子封压在五行山下。直到五百年后,观世音东去长安寻找取经人途经五行山时,被压的猴子仍然抱怨说:“如来哄了我,把我压在此山……”等语,可见这如来佛祖实非那守信之人,竟骗了心性纯正的孙大圣。虽然是猴子要玉帝让出天宫在前,实属犯下颠覆政权、危害“天宫”安全之罪,确也应该明正其罪,按律处罚,但如来却不加“审判”,自作主张便将猴子封压在五行山下,完全将个人意识强加于“天条”之上,不将玉帝、从神放在眼里。

收伏猴子之后,玉帝设宴致谢,“请如来将此会立一名”。这如来张口便立名“安天大会”,这“安天”两字,口气之大已经是无以复加,当初“十万天兵、满天神将”俱不能收伏猴子,却被如来反掌之间解决问题,如果在“安天”两个字之前明确加上主语,不是更加明了这“安天”是谁之功、是谁之力,虽然不能称为邀功,却也不免有自我标榜之嫌,这玉帝没宴致谢确也应该。怪不得后来唐僧遇难时,叫天天应,叫地地灵,岂不全是因为如来在天地之间混得开、面子大,在此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及至回到大雷音寺,这如来一边是“放舍利之光,聚庆云彩雾”显示其大法,一边对那“三千诸佛、五百罗汉、八金刚、四菩萨”详加描绘猴子如何如何“罪恶滔天”,概天神将、二郎、老君如何如何“莫能伤损”猴子,猴子如何如何“扬威耀武”,自己如何如何赢了“赌赛”,如何如何指化五行山“压了猴子”,玉帝又如何如何立安天大会请他“坐了首席”谢他。言语之间,简直是故意卖弄、得意忘形。幸好猴子已经被压,天下太平。

五百年后,如来又突发奇想在“盂兰盆会”上总结“众生善恶”,声称有“三藏真经”,便又要观音尊者去东土寻一个取经人来“求取真经”,并与之五件宝贝,一说,穿他的锦襕袈裟“免堕轮回”,这个幸得实现,不然唐僧不知要投胎几回方能复回灵山;又说,持他的九环锡杖“不遭毒害”,反倒给唐僧招来了一路灾祸,纯属骗人;再说,金紧禁三个箍,却又是为了收伏那“不伏使唤”妖魔,强迫人家皈依佛门之用,简直是一厢情愿的强盗逻辑,还自谓“劝他学好”,不管猴子、熊罴、红孩儿是否把“自由”看得更重要。至此,如来第一次出场后退场,前后不到两回的故事中,已经对如来是个怎样的“佛祖”有了初步印象。

等到再提起如来佛祖时,已是黄风岭上黄风怪(黄毛貂鼠)处。这黄风怪虽被如来着灵吉辖押,却经常“严命”手下妖怪巡山“拿几个凡夫去做案酒”(第二十回虎先锋言),惹不是欲害唐僧,估计“伤生造孽”再多,这灵吉也不会去管他,只此一事,不算是如来姑息养奸,也可算是其手下灵吉辖押不利,以至“伤生造孽”。到乌鸡国时,只因乌鸡国王不识文殊菩萨化身,“被几句言语相难”,将文殊浸在河里三日三夜,如来便为了给文殊出气将文殊之青毛狮子差去把那国王推入井里浸了三年,真不愧是个小肚鸡肠、睚眦必报,而又精于拉拢下级的“佛祖”。幸好这青毛狮子“不曾害人”,也还算是爱憎分明。

如来第二次出场时,已经到了猴子在金兜山斗青牛不过,上西天请如来降魔之时。孙猴子请如来着慧眼看了青牛来历出身,这如来“将慧眼遥观,早已知识”,却对孙猴子说:“那怪物我虽知之,但不可与你说。你这猴子口敞,一传道是我说他,他就不与你斗,定要吵上灵山,反遗祸于我也。”分明是一个明哲保身之辈,颇得中庸之道精髓。等到十八粒金刚砂陷青牛不住时,降龙伏虎才对猴子明识如来告诉了青牛的主人公,以至猴子闻言道:“可恨!可恨!如来却也闪赚老孙!当时就该对我说了,却不免教汝等远涉!”虽然是对如来表示了忿忿不平之意,却也没有看到如来明哲保身的处世之道。结果当然是皆大欢喜,大家“好!好!好”。

时隔不久,真假大圣吵上灵山时,如来又有了表现一把的机会,在“众亦莫辨”真假,惟他知道时,便笑道:“汝等法力广大,只能普阅周天之事,不能遍识周天之物,亦不能广会周天之种类也。”如此卖关子之后,又不厌其繁、详加阐述何谓周天种类之五仙、五虫、四猴混世,至此方说出假悟空之根本。真是让人等得心里着急,他却在那里悠然卖弄。

紧接着到了火焰山,孙猴子与牛魔王一场。孙猴子见到牛魔王之前先就害其子(红孩儿)、侮其妻(罗刹女)、欺其妾(玉面狐狸),后又偷其金晴兽骗了芭蕉扇,这猴子也真有些欺人太甚,等到孙猴子难伏牛魔王,如来即差来五台山秘魔岩神通广大泼法金刚、峨眉山清凉洞法力无量胜至金刚、须弥山摩耳崖毗卢沙门大力金刚、昆仑山金霞岭不坏尊王永住金刚布天罗地网挡住东西南北四维,又“发檄奏闻玉帝”请下托塔天王与哪吒太子助力降魔。如此阵式,真是欺侮人的路数。就象是只因他的徒弟(唐僧)去西天取经,别人就应该无条件给他帮忙,不帮忙就是逆天行事、犯了罪愆,就是要欠收拾,这岂不是强盗理论。

到了狮驼岭狮驼洞,文殊之青毛狮子在乌鸡国当了三年假国王之后,又在狮驼岭坐了七年头把交椅,若说在乌鸡国时“不曾害人”,这次却是“不知在那厢伤了多少生灵”(如来语),如此嚣张之奴才无非是因为有个文殊、如来做靠山后台,即使是造下无边罪愆,见了主人只要“泯耳皈依”,也会即往不咎,仅仅挨几句“孽畜”的训叱了事,不管是狗仗佛势,还是纵其行凶,文殊、如来都难逃其咎。普贤之白象为妖,若不是其深知其中道理,也不会如此。而大鹏雕却是如来娘舅,才使得如来唯一一次下灵山降妖。因为大鹏不悦,如来便一边“使大法力困住”,一边承诺“我管四大部洲,无数众生瞻仰,所做好事,我教他先祭汝口”,实在是小恩小慧、软硬兼施的伎俩,并不让人心服口服。

等到唐僧一行到得西天,如来命阿傩、伽叶传经,阿傩、伽叶索人事不得,传了无字之经,孙猴子回头质问时,如来竟然还引经据典说:“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有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看来这如来不但纵手下索贿,并且是对有钱给的就“保他家生有安全,亡者超脱”,对那无金的百姓、无银的冤魂岂不是置之不理,还自谓修真正善、济世救人的佛祖,简直是鬼话骗人。只不知现在的和尚有没有跟着佛祖学。除此还狡辩说:“白本者,乃无字真经,倒也是好的。”他岂不更知“无言乃是真言”的道理,多说那么多话纯是自暴其丑。但后来阿傩、伽叶虽然“把脸皮都羞皱了”,还是索要人事,三藏无老奈只得将紫金钵盂奉上,才得传有字真经。真是如来好调教、好纵容。唐三藏师徒又能如何?

等到唐三藏师徒将真经送至东土复还西天,如来为其授职时,猪八对唐三藏、孙悟空皆成佛,自己却只被授净坛使者而口中抱怨时,如来再次以口福之享哄八戒说:“因汝口壮身慵,食肠宽大。盖天下四大部洲,瞻仰吾教者甚多,凡诸佛事,教汝净坛,乃是个有受用的品级,如何不好!”又是小恩小慧的骗人伎俩,前面也已经祭过了大鹏的口。他岂不知唐僧师徒“脱了凡胎,全不思凡间之食”(第九十九回),授八戒个净坛使者纯是掩耳盗铃的手法,只能骗了老实憨厚的八戒。

幸好故事在一片念诵佛号声中结束,也算是如来有了一首赞歌、一块遮羞布。大家也就不太在意了。用如来的话说,就是“阿弥陀佛”了!

西游记中人物形像

如来佛祖:法力无边,手下的八大金刚、十八罗汉、各路菩萨,个个都有千般变化。英勇无比的孙悟空,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但却翻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如来的本意是乘真如来之道而来,也就是说如实而来,是佛教的祖师。他的种族名释迦,牟尼是圣人的意思,合起来叫释迦圣人,他原是古印度北部一个王子,因为对当时的婆罗门教不满,出家修行,创立佛教。

4,如来佛的前身是谁?

如来佛的前身为释迦牟尼(Sakyamuni 公元前565年至公元前486年)。
释迦牟尼(Sakyamuni 公元前565年至公元前486年),本名悉达多,意为“一切义成就者”(旧译“义成”),姓乔达摩(瞿昙)。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属刹帝利种姓。
“释迦牟尼佛”,释迦佛是我们的本师;本师者,根本教师。西方阿弥陀佛、东方阿閦鞞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是释迦佛说出来的。设若释迦佛不说,我们连一尊佛,亦不会知道。因此,我们称念释迦佛名号时,特加“本师”二字,称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以表感念佛恩,特别尊重!我们对于本师的名义,尤应留心详记。
梵语“释迦牟尼”,华言能仁寂默。“能仁”者,能以仁慈一切众生,“寂默”者,不着相。“寂”是不着身相;所谓“不离菩提场,而至鹿野苑”。终日出入往返,着衣吃饭,及至赤足走遍全印度,悉皆寂无身相。“默”是不着语相;所谓“终日说法,无法可说”。乃至说法四十九年,不曾说出一字,是皆默无语相。兹再详解其义:能仁者,是大悲;寂默者,是大智。凡夫有悲无智,二乘有智无悲,菩萨虽具悲智,而未能究竟。佛是大乘极果圣人;大乘者,即是大白牛车(比喻)。这辆大白牛车,有两个轮子,一个是悲轮,一个是智轮。释迦佛驾着这辆大白牛车,悲智二轮,一齐双运,普载一切众生,由凡夫地越过化城,直抵宝所。唯佛一人,悲智双运,究竟圆满,故号为能仁寂默。一切万法,悉皆含摄于悲智二法之中,故称为万德洪名。又能仁是事,寂默是理,理事无碍故号能仁寂默。又能仁是相,寂默是性,性相圆融故号能仁寂默。又能仁是俗谛,寂默是真谛,真俗一如故号能仁寂默。广而言之,三藏十二部,一切功德莫不具足于释迦牟尼四个字中,故称为万德洪名。

上一篇: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是谁说的

下一篇:听的网名